来源:直新闻
9月8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北京举办“临甲7号沙龙”专题吹风会。上合组织中方国家协调员范先荣介绍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成果,并与中外记者互动交流。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众多上合组织大家庭成员的国外媒体参会,“合作”成为近10家外媒争相提问的核心关键词。
上合组织吸引力越来越大,一些美西方国家却炒作此次峰会是“打造反西方阵线”。对此,范先荣以直击要害的“三连问”予以有力驳斥:“上合秉持的‘上海精神’反西方吗?”“上合有哪一个合作领域是针对西方的?”“上合对世界的贡献,难道西方国家看不见吗?”

“如何进一步促进‘上合大家庭’的合作”,是多位在场外媒的共同问题。一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记者就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展开询问。范先荣现场为哈萨克斯坦面粉“打广告”——“我吃过哈萨克斯坦的面包和饺子,你们的面粉质量很好”。

目前,哈萨克斯坦是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粮食出口的重要市场。据统计,2024-2025年度(去年9月至今年4月),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谷物及面粉(以谷物当量计)达180万吨,较上一年度同期增长27%。范先荣称,哈萨克斯坦有条件向世界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农产品,作为哈萨克斯坦地理上的“邻居”和战略伙伴,中哈合作潜力巨大。

范先荣:
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将首先服务上合成员国
8月31日至9月1日举行的天津峰会是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峰会做出了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政治决定。8日,有巴基斯坦记者就银行的落地时间及与其他国际开发银行的区别进行提问。
范先荣首先阐释了银行成立的初衷:上合成员国均面临推动本国经济更好发展的共同任务,银行的成立将助力各国民生建设,为巴基斯坦等国的重大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而且这一专属开发银行有别于其他已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将首先服务于上合成员国。谈及后续运作,他笑着给出“未来可期”的展望,表示专家们将深入研讨,为银行确立符合经济规律、获各方认可的运作方式,切实服务各国发展。

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能够极大增强成员国的金融自主性,现场阿富汗记者还提及上合成员国需加强本币结算。
当前美西方主导的金融秩序风险凸显,美国动辄发动贸易战、美西方对俄实施单边制裁等行为,让各国警惕金融依赖的风险。对此,范先荣明确驳斥相关国家的单边制裁行径,强调上合组织一贯坚决反对单边贸易限制性措施及非法制裁。
分析指出,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是类似于世界银行的小规模、区域版本的金融机构,将帮助上合10个成员国减少对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的依赖。如今上合组织已发展为人口约占世界一半、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的重要国际组织,其影响力持续提升。
范先荣:上合不是对付美国的
“合作”是8日吹风会的最强音,但场外的舆论上也掺杂着美西方的“酸味”。上合组织不仅被美西方媒体歪曲炒作成是“打造反西方阵线”,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对中俄印在上合峰会的进展发表了阴阳怪气的言论。
范先荣表示,上合峰会聚焦几十个重要国家,讨论的都是关乎地区和全球格局的重大议题,“特朗普不用一心想是对付他的,上合组织不是对付美国的,也不是对付西方的,我们这些国家商量的事儿都是好事儿”。

随着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吸纳老挝成为伙伴国,上合组织大家庭成员已增至27个。针对马来西亚记者“上合是否计划接纳更多东盟国家为对话伙伴”的追问,范先荣以“我家大门常打开”生动回应,强调上合组织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原则,愿与认同“上海精神”的国家和组织发展友好关系,欢迎符合条件的国家加入上合组织大家庭。
记者丨深圳卫视驻京记者 蒋雯丽
摄像丨周俊杰
(责任编辑:莆田市)
世界速看:沪上黄金周|“五一”酒店搜索量达去年9倍 连锁投资加盟升温
其中,系统运营服务收入最多,2014年-2016年实现2.36亿元、3.96亿元和5.3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62.08%、63.92%和68.92%;其次为销售公共自行车系统业务,近3年收入...[详细]
不过,现场只有八个工位、一名员工。...[详细]
现在日本流行什么动画,看一看niconico就好 作为一个二次元文化的聚集地,niconico无疑对日本的二次元产业尤其是动画有着重要影响:凭借niconico这个平台而非传统电视,一些动画获得...[详细]
假如时光可以倒转,那么在5年前的上海滩,一家由三名上海交大技术宅成立的名为米哈游的游戏公司,可能将成为所有投资人争相追逐的香饽饽。...[详细]
他是个特别不爱表达的人,什么事儿你自己做主。...[详细]
当我们洞察到一个新的场景,就意味着新品类的诞生。...[详细]
之后,科视视光会向家长和“视力异常”的孩子销售美国“欧几里得”角膜塑形镜,虽然只有一种型号其却被分成四种型号进行销售,价格从5800元到13800元...[详细]
毕胜说,以前卖一双鞋平均亏损达到78块,转到自有品牌后,一双鞋有了5块利润。...[详细]
有意思的是,2016年12月,《人民日报》曾刊文评论“地铁扫码”: 像朋友在地铁里遇到求扫码的“创业者”,只求扫码博关注,不靠产品赢口碑。...[详细]
没有核心优势,到处被别人“借鉴”。...[详细]